1、直接效益
1)原材料損耗降低
通過套料優化,原材損耗率可控制在0.5%左右,而常規加工的損耗率一般在2%~3%。以年產量10萬t考慮,僅損耗降低就可以節約300萬元。
2)減少庫存成本
常規模式的鋼筋庫存資金成本約50元/t,通過應用鋼筋集約化加工技術,庫存成本僅為常規模式的20%~30%。
3) 人工費降低
通過料單拆分、任務下發、差異化批量加工的技術手段,再結合數控設備的高效性,人均加工產能提高2~3倍,減少工人需求50%~60%,降低總體用工成本30%~50%。
2、間接效益
1)降低從業者要求,解決企業用工荒。采用“1+N”的組織模式,各工位只需配置1名熟練的鋼筋工人承上啟下,再配以若干輔助人員具體操作,就能以流水線作業方式實現鋼筋集約化加工。
2)精細化數據管理。集約化加工模式下的大料、小料、套絲分別按不同單價,以各工位實際完成的加工任務單作為勞務結算依據;同時,加工數據實時反饋至管理系統,過程數據實時監控,又可減少數據不透明、數據無法追蹤造成的額外成本。
3)有利于項目整體風險把控。集約化加工實行材料統一管理、加工任務合理化分配、半成品統一出場,可優先保障關鍵線路施工的鋼筋需求,確保項目里程碑節點。
4)節約其他間接成本。用工數量的減少可節省工人住宿、勞保等相關費用,降低工人管理安全風險;場地集中可減少分散式加工棚數量,減少項目措施費。
以某試點項目為例,該項目共計25棟高層住宅,建筑面積約100萬m,鋼筋總量約5萬t,工期1年。集約化加工中心日常原材料總庫存量約2000t,投入工人約70名;若采取現場分散加工,則至少布置15個小型加工棚,每個加工棚庫存原材料400~500t、投入10~12名工人,則累計庫存原材料6000~7500t,至少需投入工人150名。人均產能從常規模式的1.8t/(d·人)提升到3.3t/(d·人)。